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7|回复: 0

香港今年首5個月網上求職騙案逾2000宗,涉款4.8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網絡求職騙案再度猖獗,香港警方表示,今年首5個月錄得2148宗求職騙案,損失金額逾4.8億元(港幣,下同),宗數及金額均較去年同期升近一倍,當中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宗涉款620萬元,而最小的受害人年齡則低至12歲。

香港警方今年首5個月錄得13438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升2.6%,損失金額亦升至25億元,按年升12.8%。當中,網上求職騙案錄得2148宗,按年大升92.1%,損失金額亦超過4.8億元,按年升89%。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化名陳女士的家庭主婦是其中一名網騙受害人,她去年底被人拉入一個whatsapp群組,對方聲稱只要做一些“任務”,比如只要在一個超市網站搜尋貨品,拍下圖片,製造流量,就算完成“任務”,每個截圖可獲50元報酬。陳女士試過成功獲得2000元,但之後群組管理員指責她擾亂了系統數據,要求支付修復系統費用,在群組內其他人的壓力下,陳女士多次付款,短短十幾天內被騙200多萬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許綺惠指出,最近的求職騙案,騙徒詐騙對象不再只是求職人士或年輕人,而是漁翁撒網式,連一些本身沒有打算找工作的家庭主婦,都會成為目標;詐騙手法亦有轉變,騙徒隨機將市民拉入通訊群組,包括whatsapp、Telegram等,利誘他們進行所謂“任務解鎖”工作,同時詐騙集團安排同黨在群組內“做媒”,向受害人施壓。

騙徒也會仿冒旅遊平台,例如Trip.com、Agoda等,在其他通訊軟件如Telegram等成立群組,進行類似詐騙。“任務”包括刷單、點讚等,聲稱毋須學歷經驗。

據悉,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宗涉款620萬元,一名從事金融業的51歲男子透過社交平台Facebook,接觸到偽冒電商平台的騙徒。

至於最小的受害人年僅12歲,今年4月被騙去1200元。警方表示,當事人在玩網上游戲時接到陌生人私信,對方邀請他幫忙訓練游戲賬戶,如成功可獲2000元。騙徒之後引導受害人到一個假冒網站,顯示有2000元收益,不過需要先增值款項,才能提取收益。小朋友利用支付寶支付1200元後,無法提取有關收益。

警方指出,以今年5月的621宗“刷單”騙案計算,詐騙集團最多使用的即時通訊軟件依次是WhatsApp(371宗,60%)、Telegram(139宗,22%)、Facebook(43宗,7%)及其他(68宗、11%);“刷單”騙案最多偽冒的平台依次為Trip.com(34宗,5%)、Klook(22宗、4%)及Agoda(21宗,3%)。

至於有市民識穿這類騙案後,想要“反騙”騙徒,即收到騙徒用來作餌誘的小額金錢後便退出群組,警方則勸諭市民不要收取有關小額款項,因為有可能因此牽涉“洗黑錢”,賬戶日常操作或也會受到影響。

警方提醒市民,收到任何來歷不明的招聘短訊或聲稱“高薪筍工”的宣傳時,可用警方的“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電話號碼、社交媒體賬號或相關網址查核風險,也可致電香港警察反詐騙協調中心24小時熱線“18222防騙易”要求專員協助分析。如遇職位名稱有“刷單員”、“點讚員”、“下單員”等關鍵字眼,或僱主拒絕提供公司註冊資料,僅透過非官方社交賬號聯絡時,應視為詐騙警號,立即終止接觸。

警方亦建議公眾透過可信賴的求職平台尋找工作,並對任何標榜“無需學歷經驗卻提供異常優厚報酬”的招聘廣告保持警惕。警方強調,正規註冊企業絕不會在僱傭合約生效前要求應聘者繳付資金,市民切勿向未經實體查證的招聘方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號碼、信用卡資料等個人資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5-7-16 14:01 , Processed in 0.01189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