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刷到一则新闻时,心瞬间沉了下去 ——
9 月 29 日中午,香港古洞北柏寿路一处住宅地盘传来噩耗:
一名 43 岁男性文员在厕所内晕倒,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最终证实其已不治身亡。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已是一周之内,古洞北地盘发生的第三宗猝死事件。
短短数日三条生命相继逝去,让人扼腕叹息。
9 月 29 日不幸离世的这位工友,并非一线体力劳动者,而是某建筑公司的绘图员。据了解,他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属于健康高危人群。事发当天上午 9 点左右,他在办公室工作时还无异常。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就被人发现倒在距离办公室仅一步之遥的临时厕所里,生命永远停在了这一刻。回溯此前的悲剧,9 月 26 日(上周五),古洞北第 19 区公营房屋发展计划地盘内,一名男杂工疑似在走到 18 层后突然晕倒,送医后最终未能挽回生命。死者的遗孀在现场哭得肝肠寸断,那一幕让人看了格外心疼。
紧接着在 9 月 27 日(上周六),悲剧再次上演。
古洞北第 26 区土木工程拓展署地盘内,一名 64 岁的工人怀疑因中暑晕倒。
尽管救援及时,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一周之内,同一区域的工地接连发生三起猝死事件。
每一起都牵动着人心,也让外界对工地的安全与工友健康保障问题愈发关注。
接连发生的悲剧很快引发相关机构与社会各界的重视。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第一时间公开表态。
称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三宗工友猝死事件,让人深感痛心。
他们强烈呼吁警方与劳工处尽快介入,对事故原因展开彻底调查。
给逝者家属、给所有工友一个明确的交代,让逝去的人能走得安心。
一方面希望各大建筑公司能定期为工友安排身体检查,尽早识别出身体存在高危状况的工人。另一方面也反复提醒所有工友,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千万不要硬撑,一定要立即停止工作、寻求帮助或就医。“钱可以再赚,命只有一条”,这句朴实的话,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写到这里,心情依旧沉甸甸的。
新闻里的 “三宗猝死”,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三个鲜活的生命,是三个家庭的支柱。
有人因此失去了父亲,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儿子,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就此被打破。
工地工友本就是社会中最辛苦的群体之一:
一线工人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无论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都要坚守在岗位上。
即便如绘图员这样的文职人员,也可能因工作环境、作息压力等因素,健康面临威胁。
中暑、受伤甚至猝死的风险,在他们的工作中始终存在。
可工地安全与工友健康保障,绝不能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去检讨和补救。
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加强日常巡查,督促承建商落实安全与健康管理措施。
承建商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改善工地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时,为工友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测与保障。
工会要持续为工友发声,推动权益落地。
社会各界也应多关注这个群体的需求。
只有把 “预防” 真正放在首位,让每一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才能避免更多悲剧重演。
真心希望,未来不会再从工地传来这样的噩耗。
希望每一位工友都能平安上班、顺利归家,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团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