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日)的元朗,本该是寻常日子里带着烟火气的模样 —— 晨练的老人、赶路的行人,可谁也没料到,短短几小时内,两起针对长者的街头案件接连发生,打破了这份平静。作为全程关注此事的人,小编至今想起目击者描述的细节,仍觉得心有余悸。清晨 8 点左右,天刚亮透没多久,63 岁的李伯(化名)像往常一样,提着自己的斜挎袋坐在青山公路旁的长椅上休息。
他刚从附近的早市买完菜,袋里除了 900 元现金,还有两包没拆封的香烟,是打算带回家给老伴的。
可没等他歇够 5 分钟,一个戴着头套的身影突然从旁边的树后窜了出来,手里明晃晃的菜刀直接架到了他面前。
“不许动!把袋子交出来!” 那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胁。
李伯年纪大了,哪见过这阵仗,吓得手都抖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抢过斜挎袋,转身就往妈庙路方向跑。
赶到现场时,李伯还坐在长椅上,脸色发白,手里紧紧攥着被扯破的衣角。
周围已经围了几个路人,有人帮他报了警,还有人递上热水让他缓一缓。
“那刀好长,得有 30 厘米吧,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怕他真的动手。” 李伯说起当时的情景,声音还在发颤。
很快,警方就到了,拉起警戒线开始搜证,沿着贼人逃跑的路线一路排查,可最终还是让对方没了踪影。
不过好在,在附近一个地盘的角落,警方找到了关键线索 ——
一把沾着些许灰尘的菜刀、一个黑色头套,还有一副手套,看起来都是贼人作案后匆忙丢弃的。
更重要的是,根据附近店铺的闭路电视显示,那名贼人跑进地盘后,还换了一件不同颜色的外套,显然是早有准备,就为了躲避追查。
本以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个案,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 3 个小时,上午 11 点左右,采叶庭附近的公园又出了事。
这次的受害者是 76 岁的陈婆婆(化名),她每天这个点都会来公园做拉伸运动,那天也不例外。
她把自己的手袋放在旁边的石凳上,专心致志地跟着音乐做动作,可没注意到,有两个非华裔男子正悄悄盯着她的手袋。
趁着陈婆婆转身弯腰的瞬间,两人迅速冲过去,一把抓起手袋就往公园外跑,随后各自骑上停在路边的单车,飞快地消失在小巷里。
等陈婆婆反应过来时,石凳上早已空无一物。
她急得差点哭出来,手袋里不仅有 3100 元港币现金,还有一部刚买没多久、价值 2000 元的手机,里面存着孙子的照片和重要的联系方式。
“我就转个身的功夫,袋子就没了,那些人跑得比兔子还快。” 陈婆婆红着眼眶跟警方说。
万幸的是,两起案件里的受害者都没有受伤,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两起案件接连发生,而且都针对街头的年长人士,警方立刻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目击者在警区办公室外碰到了元朗警区重案组第二队的侦缉高级督察林嘉杰,他脸色严肃,正拿着案件资料和同事讨论。
“光天化日之下,短时间内连续作案,还专门挑老人下手,性质太恶劣了。” 林督察说。
经过初步分析,两起案件在作案目标、逃跑路线的选择上都有相似之处,警方初步判断两者有关联,当即决定由重案组接手,全力追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警方几乎调动了周边所有的警力 ——
街面巡逻的警员扩大搜捕范围,技术人员反复查看数十段闭路电视片段,还有便衣警员在重点区域蹲守。
看着他们穿梭在元朗的街头巷尾,午饭都只是随便啃几口面包就继续工作,心里也跟着揪紧,希望能早点找到嫌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大量监控画面的逐帧分析,警方终于锁定了一名 37 岁的非华裔男子,他的体貌特征、逃跑时的路线,都和两起案件的线索高度吻合。
下午 3 点,距离第一起劫案发生刚好 7 个小时,好消息传来 ——
警方在元朗泰衡街成功截获了那名男子!
赶到现场时,他正被警员带离,脸上还带着一丝慌乱。
警方当场从他身上搜出了部分作案时穿的衣物,还有一包香烟 —— 和李伯报失的那款一模一样。
目前,这名男子已经被扣留调查,后续会被落案起诉,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我们对任何暴力罪行都零容忍,一定会用尽一切方法打击犯罪,把罪犯绳之以法。”
林督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知道,持刀行劫可是严重罪行,一旦定罪,最高能判终身监禁。
最后,警方也提醒大家,外出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随身财物,尤其是长者,尽量不要携带大量现金,遇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警,千万别让贼人有可乘之机。
元朗从最初的慌乱到后来的平静,多亏了警方的迅速行动。
看着街头渐渐恢复往日的秩序,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