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内地愈来愈多年轻人选择低消费生活,有学者指由于过去几年,很多人都经历过收入大减甚至失业,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意欲,长远对经济增长会带来不利影响。

家居博主Luke:「这个基本上是所有我的春秋冬衣服,还有加上我身上的一件。」「家徒四壁」的Luke,曾经是个购物狂,去年来到北京后,开始减少消费,舍弃多余无用的物品。
家居博主Luke:「因为家里都塞到很满了,这次回北京我就想尝试我能不能够留给多一点的时间给生活上,而不是说被这种物质所绑架。其实我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一些思想上的压力,例如去超市买草莓,那位秤重的大姐看了我一眼,我当时候觉得,是不是我做了哪里有点不太好,但是之后我发现买10颗草莓只要5元多,然后一顿吃了五颗草莓,其实刚刚好,于是我就不再在乎别人对我的眼光了,我只要自己开心,跟据自己的需求去消费及购物。」
好像他这样选择减少消费的年轻人,在内地愈来愈多,在社交平台就有不少人分享如何买便宜货,只追求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其中在豆办讨论区,一个36万人的消费降级群,就讨论了吃饭省钱,挑战一万元花一年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有学者分析过去数年,疫情加上全球局势不稳,改变了 不少消费者的偏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过去偏好是对未来预期特别好,也是更多消费奢侈品,更多消费一些不必要的场合和场景,现在我把这些欲望压下来、低物欲,就把消费品从原来的奢侈品级别降到甚么呢 ?降到必需品的级段上。」
他指出目前消费已经占全国GDP的60%以上,但预计今年三、四季度消费增长,会因消费行为改变而减慢,提醒生产商不要过于乐观。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如果说低物欲和降级性消费下降的话,你可以想像,拉动GDP增长65%左右的利具也可能会下降,所以这对宏观管理是比较大的压力,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政策之间怎么组合,就变成了一个挑战。」
他又说消费模式一般两至三年会有一个循环,即使有合适的财政政策,让消费者重拾信心,消费模式亦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