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不见血的工伤,在昨日黄色工作暑热警告生效期间,一名66岁男工人在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教职员宿舍棚架工作时怀疑中暑昏迷,送院抢救无效不治。据悉,死者过往没有患病纪录,这可能是工作暑热警告实施两个多星期以来首宗户外工作者中暑死亡个案。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对香港文汇报表示,事件反映工作暑热警告制度仍有不足之处,应立即检讨完善,他建议酷热天气时,中午至下午2时一律暂停户外工作,改为傍晚延长工时追回工期,相信能有效避免中暑。
工会倡中午至下午2时停户外工作促立即检讨制度
劳工处昨日下午1时发出「黄色工作暑热警告」。发言人表示,部分工作环境的炎热压力颇高,提醒雇主及雇员期间采取适当措施,以预防在酷热天气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而引致中暑。
该警告维持两小时,直至下午3时取消,但在下午2时46分,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教职员宿舍一名姓叶男工人被发现在3楼棚架维修铝窗期间晕倒,倒卧棚架铺设的过道上不省人事。工友其后发现报警,消防到场需攀出棚架,将该工人抬进室内,惜送院后不治。据悉,死者过往没有患病纪录,死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根据天文台纪录,昨日下午2时至3时,沙田区气温介乎33度至34度之间。中大发言人回覆指,该宿舍早前出现窗边渗漏,遂聘请承判商执行修补工作。校方早前已经指示有关承判商,须按照劳工处的指引包括《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安排工作,并提供清水饮用以及安排休息。发生意外的工人负责窗边「唧胶」,昨日午饭后约一时半返回工作地点开工。校方对事件感到十分难过,会向承判商了解事件,严肃跟进,并全力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
劳工处回应表示,已派员进行调查,以确定事故原因。若调查后发现雇主没有在合理地切实可行范围内采取所需措施保障雇员在工作时的安全健康,会考虑根据职安健法例作出跟进,采取相应的执法行动。发言人强调,《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推出后,已同步进行宣传和推广,提升业界对预防工作时中暑的认知,亦加强巡查中暑风险较高的工作地点。
「6月初即『出事』 更热怎么办?」
黄平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对事件感到十分痛心,「每年约有20多位工友中暑工伤,大都集中在最热的7、8月份,现在才6月初就出现一宗中暑死亡个案,迟吓天气更热时,怎么办?」工会已派员到现场了解情况提供协助。
死者在「黄色工作暑热警告」生效期间开工「出事」,由于只负责「唧胶」工种,劳动量未必符合暑热警告下的要求,黄平认为目前按劳动量分批休息的指引既复杂又不能顾及所有工种的情况。工会已联络政府部门和业界,希望能就工作暑热警告,提出更加具体的工作指引:「现在几乎都只是靠雇主或管工自行判断如何休息,休息多久,而雇方也很难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
建议傍晚延长工时追回进度
他强调,暑热工作警告是好事,起码让劳雇各方重视酷热天气户外工作的危险,但新措施刚刚推出,肯定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尤其近日劳工处发出的工作暑热警告,短期内屡挂屡消,令工友们无所适从:「发出警告这么儿戏,前线工友根本没法跟从。」
「才推出不足半个月,已经发现难以实施,应该立即检讨完善。」他质疑处方推出工作暑热警告时表示,两年检讨一次是不切实际的,又建议每逢酷热天气,应该一律要求户外工作在中午最热的两小时停工,「每天最热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到2点,如果这段时间停工,可降低中暑风险,傍晚延长相应时间工作,即可追回工程进度。」他希望劳雇双方能尽快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