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SK语文推广委员会公布香港学生普通话指数追踪,今年香港小学生的普通话指数为89.9,较去年88.6微升1.3,中学生的普通话指数则由80.9倒退至76.9,两个指数分别创5年新高及新低。
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根据GAPSK考试委员会提供该届幼稚园及中小学考生共2300份的普通话成绩,并随机抽样考生成绩作出分析。
GAPSK校长顾问、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胡艳芬称,香港中学课程紧密,又有选科压力,学校取舍之下或减少普通话教学元素,以致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进则退,反观较多小学采用“普教中(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同学更能维持接触普通话的机会。
负责分析数据的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助理教授麦子茵建议学界针对港人生活环境改善教材,提高教育质素。强调学生应拥抱两文三语环境,不必因担心广东话衰落就抗拒学普通话;平日多读多听之余,亦要把握机会多练习。
GAPSK首席学术顾问、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丹教授称,学校要认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为普通话是国家共同的语言、民族沟通的桥梁。建议学校可多在课堂以外,安排普通话教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