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新说:
曾参想到既然孝悌是仁之本,那么应该把孝进一步讲明白。于是,曾参又说道:“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对待长辈的离世或世人的死亡,至诚以相应的礼节安葬并祭祀;对待自己的远祖或先祖虽逝去已久远,仍按风俗追祭,感其恩德。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定很厚道,民风一定纯朴。民众知道感恩,则一定会国兴民富。”
这时忽然来了一个人叫子禽的,他认识子贡,便问子贡:“你家老师孔夫子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必然首先打听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求别人得到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回答道:“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良、恭、俭、让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夫子说道:“看一个人是不是孝,还要看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子。当他父亲还在时,要看他的志向,或者是理想是什么,这样的志向或者理想是不是得到了其父的认可;当他父亲去世了,就要看他的言行,是不是还在坚持追求他父亲认可的志向与理想;如果多年来还一直不改当初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做到了孝了。这样的人,不管别人批评他还是赞誉他的追求,他都不会有所改变,也不会把喜怒放在脸上,应该用温、良、恭、俭、让的直诚态度来对待。觉得别人的话,能给自己带来感悟的,自己就学习并思考,这样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