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努力恢复运行的过程中,港漂们感受到了香港顽强的精神,触摸到不少温情的画面,对香港增添一份信心和希望。

在香港工作的熊小姐表示,毕竟是1884年之后最大的小时降雨量,从未经历过,刚开始觉得很担忧。但见到香港有比较齐全的颱风应急预案,逐渐心安,“黑雨信号发了一天,大家停工停学,各种救援也比较充足。”她指,港铁观塘线因为黄大仙站被淹,有一半停运,下午出门的时候,到了港铁站都有明显的指示,“还有工作人员拿着地铁图在月台上给不清晰的人讲解,而且努力用普通话给人讲解。”
同样在香港工作的红小姐回忆在香港两次极端天气下冒雨返工的经历,遇到善意人士的爱心支持令自己感动不已。她指,在罕见的黑雨之下需要打车回公司取电脑,的士司机并无大肆加价,一路两人友善地交谈,司机还借出拖鞋助她趟过积水。“当历经千辛万苦取到电脑回到下车点,见到司机大叔信守早前承诺在原地等候载我回去,那一刻真的泪目。”她感叹,正是这份暖意,让人感受到香港的温度,一点点更爱香港。
在港10馀年的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周山竞回忆暴雨来袭的经历亦仍心有馀悸,“大家都措手不及,因为很少有类似经历,毕竟过往香港哪怕有十号风球,也很少会内涝。”已经来港十馀年的周山竞早前受邀8日下午前往佛山参加活动,他庆幸白天部分交通陆续恢复,“不过仍有些缓慢,与西九龙高铁站连接的柯士甸站,月台通往大堂的扶手电梯被淹,乘客需要走楼梯或者搭电梯,搭乘屯马港铁线差不多9—10分钟一班车。此外,打车亦很难打。”
针对政府的应对措施,他认为,在特别情况之下,政府应该考虑更完善的预案,“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政府应该提出更多预案以适应频发的极端情况,比如黑雨警告是否能更早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