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吸烟率目前为9.5%,政府计划于2025年将吸烟率降至7.8%。医务衞生局就四大控烟策略,提出十四项控烟措施建议。现正进行《控烟策略公众谘询》,邀请各界就控烟工作提交意见。

精神科专科医生黄宗显认为,最有效降低吸烟率的方法,是向吸烟人士提供有效的戒烟协助。不过,根据政府统计处2022年数据,在曾找方法戒烟的吸烟人士当中,有85.4%是“靠自己意志”,只有7.9%是“靠当局资助的戒烟服务(包括电话热线、针灸戒烟服务及邮寄戒烟药物服务)。另外,根据长远烟草政策关注组早前一项调查显示,在1015位吸烟受访者中,只有约四成吸烟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留意到政府戒烟服务资讯,而当中近八成认为这些戒烟服务无效。
黄宗显认为,两项结果皆反映吸烟人士不接纳、甚至是抗拒政府所资助的戒烟服务。政府相关的戒烟服务已推行多年,但成效一直不显著,当局应尽快评估目前相关戒烟服务成效,进行改革。黄宗显强调,有效的戒烟协助,不止是药物治疗,亦应该包括心理治疗。“‘成瘾’是包含生理依赖与心理成瘾的行为模式,要掌握吸烟人士吸烟背后的心理诉求,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烟瘾问题。惟目前政府的戒烟服务只有提供药物治疗,或许可处理到‘生理瘾’,但解决不了‘心理瘾’,协助不到吸烟人士戒烟。”
在医务衞生局提出的众多控烟措施建议之中,黄宗显最认同“将戒烟培训纳入所有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持续医疗培训课程”。黄宗显解释:“让基层医疗医生参与戒烟服务是个最好的起点,因为一般市民最常接触到的医生是门诊医生,可以将戒烟服务接触面最大化。”
对于日前港大医学院建议政府再一次大幅增加烟草税,企图透过提升烟价迫使更多吸烟人士戒烟,黄宗显却认为,在没有适切的戒烟服务配合之下,烟税措施很大可能会带来反效果,例如加剧非法私烟问题。黄宗显说,“戒烟是一个过程,要按步骤推行措施配合。只有在改革完善戒烟服务后,其他控烟措施才可能挥更有效作用;相反,在戒烟服务不奏效时,即使推行多项控烟措施,吸烟人士亦会因未能接触有效戒烟服务而放弃戒烟,甚至转投较便宜、较容易接触的私烟,加剧非法私烟问题。”黄宗显特别提到,提升整体社会公共卫生水平才是控烟真正目标,不应过分执着追求短期成绩而失却大局。
最后,黄宗显认为,吸烟人士最清楚吸烟人士的想法和不同烟草政策是否真正帮到上忙,当局应多让他们参与更多有关烟草政策的讨论,有助当局更充分掌握吸烟人士的需要和意见;他又提醒不要标籤和排斥吸烟人士,局方应以“协助”的态度, 配合有效的戒烟服务,与烟民同行帮助他们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