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新说:
因当时自鲁文公开始废了每月告朔的祭庙之祀,于是,子贡要把每月初一祖庙祭祀的活羊去掉,孔夫子便对子贡说道:“赐呀,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礼废了,就相当于制度没有用了,如果没有新制度的建立,则人们将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容易引发混乱。
孔子接着又说道:“现在时势不同了,服事君主,一切按照礼节制度等去尽心尽力去做好,别人却以为他是在谄媚君主呢!”人心思坏,制度失灵,危险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夫子没有说,其实也是说了,制度失灵了,如果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遵守制度的人少了或者没有了,那么,有一个或几个人在认真按制度去做,就可能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象前文王孙贾用媚奥媚灶的比喻,也就是笑夫子是在谄君。为什么会这样呢?君失去了落实制度的能力。为什么会失去了这个能力?无言而显呀。
鲁君定公问孔夫子:“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事奉君主,各应如何做才是最合适的?”孔夫子回答道:“君主应该按照礼仪制度指挥臣子,臣子应该忠心不二地执行君主既定的事务要求,认真把事情做好。”孔夫子的意思是君主指挥臣子要有规矩,不能随心所欲;臣子按君主的要求做事,最基本的前提是要体现在忠心上,什么是忠心?就是严格真诚认真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偏离路线方向,按君主的要求把事情做好。
孔子的要求很高,值得我们现代人进行思考与运用。领导要有领导能力,要能制定制度并且能有落实制度的能力,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下属第一要忠心,就是必须严格按领导制定好的制度的要求去做好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与利益改变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违背制度的要求。其次下属要有积极的工作心态、基本的专业知识、科学的工作方法、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等等。
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最最重要的是都要守规矩,也就是遵守礼(制度),否则,就会“君不君、臣不臣”了。
《论语》就是一幅幅留白的国画,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