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新说:
孔夫子说道:“关雎这首诗,使人快乐而不过分沉溺与放荡,悲哀而不使人痛苦伤身,是中正平和的诗呀。”人们在做各种事务时,也应该如这首诗,不走极端,力求中正平和。中正平和,也就是心静了,人生才会幸福,做事才会容易成功,前程才会宽宏。
鲁哀公问宰我,供奉社主(土地神)的神像用什么木材做比较好,宰我就回答他说:“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意思使百姓战战栗栗。”后来宰我觉得不对劲,就把这事告诉老师孔夫子,夫子听了后,说道:“已经做过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后悔想如何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去追究了。”孔夫子的意思是应该抓住现在,才能把握好未来。如何抓住现在呢?就是要事先做好规划,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做好周全、正确的评估,并制定好应对的措施。这样,事情才能做好,才不致到时后悔,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对过去的事情的分析、责难或自责与后悔里。只有把握住了现在,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估与行动,才不会使自己的情绪波动过大而产生极端的想法与行动,从而保持中正平和。
夫子说道:“管仲的胸怀不大呀。”意思是管仲眼界不高,心胸不大,没有多大的抱负与理想。不能保持中正平和。
于是,有人便问道:“管仲节俭吗?”夫子答道:“管仲平常收取了百姓大量的市租,可是与市租相对应的义务却不履行。如何能说是节俭呢?”意思是收取市租虽是国君赏赐,但是不应该作为俸禄完全占为己有,应该履行好与收取市租相对应的义务。如果是由履行义务应该有的支出却不拿出来,而是占为己有,用于自己的生活,怎么能算是节俭呢?
有人又问道:“那么,管仲懂得礼仪吗?”孔子回答道:“国君在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屏风,管氏也在他家门前立一个屏风。国君为了招待邻国友好之君的来访,在宫殿客堂里建设了用于放置酒具等的设备,(当时规定士大夫不得建此建筑)管氏家里客堂上也有这个设施。如果说管氏知礼,那么谁还不懂得礼呢?”管仲行极端之事,处处尽显奢华以刷自己的存在感,即使明令禁止的事项,也在家里毫无顾忌地进行。
可见,管仲恃才傲物,内心极度膨胀。思想或行为容易走极端的人,前景堪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