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岭南大学(岭大)24日公佈,科学教研组研发一套地理空间人工智能(GeoAI)平台,结合GeoAI技术、物联网平台及地理资讯,生成“蚊患风险指数”及“蚊患风险地图”,向市民大众报告地区性实时蚊患,以大数据分析协助本港预测蚊患及控制蚊媒疾病。
岭大研发的地理空间人工智能系统“GeoAI云端分析平台”,透过分析岭大设置于本港16个地区的智能灭蚊灯系统所提供的蚊虫数量和气象数据,再加上环境数据(如该区的植物及水源位置等)及食物环境衞生署(食环署)的诱蚊器指数,生成了“蚊患风险指数”及“蚊患风险地图”。市民可透过浏览岭大的蚊患风险平台(geoaimq.ln.edu.hk),以取得各区实时及预测的蚊患情况,从而能避开蚊患严重的地区。

负责该项目的岭大科学教研组主任王沛欣指出,现时食环署虽有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但因收集过程繁複,故此只能于收集数据后两星期至一个月内公布,未能提供实时数据予市民参考,故此岭大的“GeoAI云端分析平台”能互补不足,收集更多不同的数据以提供实时及预测报告。
她又指,智能系统根据灭蚊灯及气象报告等而收集数据,但市民亲身的经验亦相当重要,故此该网站设立了通报机制,收集市民大众被蚊虫叮咬的个案:“因为被蚊虫叮咬的个案及市民的目测是最真实的情况,再配合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更准确得知蚊患严重的地区情报。”
这次官产学研合作项目由王沛欣负责统筹,并获得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伙伴研究计划及合作伙伴捷宝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合共提供330万港元资助,为期约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