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新说:
孔夫子对学生们说道:“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很随便,不论地方好不好,是不是仁德之地,那怎么能是有知识的人呢?”
人居住的地方,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符合美学的基本要求,要适合人的生存,比如住在低洼的地方、大风口、终日不见太阳的地方等等,都是不可取的。人文环境,最重要的是居住地里的人要有仁德,不能与恶人居住在一起。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不讲究,那是没有明智的人做的事情。
为什么不能与不仁者同处,孔人继续讲道:“不仁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穷困状态,就会为非作歹,如果长期处于安乐状态,也就是生活富有,那就会骄奢妄行。与仁德的人在一起,才会互相促进,共同安于仁德,从而心安,快乐生活;与有知识的人在一起,能够共同促进仁德的增长,从而获得长远的巨大利益。”
人生活、工作的人文环境很重要,不仁的人,不能与之共患难,不能安于在困难中求进取,而是希求不正当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困境,比如把希望寄托在侥幸上或者不择手段走捷径上,反而使自己走向长久的困境;不仁的人,也不能同安乐,因为他们很难把握住自己的欲望,容易骄奢淫逸犯下大错。因此,一定要与有仁德的人相处,有仁德的人,心地善良,与之相处能互相促进仁德的增长;有仁德的人,求知进取,与之相处能不断学到新知识,获得长久的更大的利益。
孔子讲道:“只有有仁德的人,才会有正确的好恶观,才能根据正确的标准喜好人与厌恶人。”
社会上的人,往往根据自己的情绪与个人喜好或者利益相关来作为标准对待人,这样就不是用仁的标准来看人,就失去了正确的标准,与人交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孔夫子最后谆谆告诫道:“你们若真诚立志于实行仁德,就没有恶行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