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以数字化促互通融合
广东省公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以数字化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目标。行动方案具体规划了包括要素、商事、产业、生活等在内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在“推动政府服务衔接融合,实现湾区居民‘生活通’”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三地居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实现企业和居民高频事项“跨境通办”。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魏文涛说,粤港两地创新建立粤港在线身份互认体系,在国内首次实现内地政务系统对香港市民身份的在线认证。香港市民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时,选择通过香港“智方便”认证,即可顺利完成身份核验,线上办理内地政务服务。
今年以来,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会同各地、各部门和港澳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启动了“数字湾区”建设工作。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表示,“数字湾区”建设的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化最高水平的湾区。而“数字湾区”建设将依託横琴、前海、南沙等区域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的示范效应,探索建设“粤港澳数据特区”。“我们非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建立三地‘数字湾区’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政企高效协同、资源整合共享的工作推进体系。”

将上线“湾事通”对接“智方便”
针对实现湾区居民“生活通”,行动方案从两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在推动粤港澳政务服务一体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大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标准衔接,按照用户授权原则,着力打通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三地居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实现企业和居民高频事项“跨境通办”。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推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即回乡证)等港澳居民高频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办理。
另一方面,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通信、交通、食住行的需要,“湾事通”泛公共服务平台将亮相。行动规划指出,推动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系列”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与香港“智方便”、澳门“一户通”等政府服务平台对接互认。充分聚合和引导社会力量,打造“湾事通”泛公共服务与资讯平台,围绕粤港澳三地居民出行、通关、通信、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吃住游等场景和习惯,提供无感、便捷的跨境服务。拓展跨境电子钱包、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应用在大湾区互认互通。
据了解, “湾事通”小程序将于近日在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同步上线。魏文涛介绍说,“湾事通”为在大湾区跨境工作、生活、旅游的民众,提供无感便捷的服务。譬如,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时只要通过“湾事通”小程序,就可快速预约办理通行证件、查询附近出入境办事大厅、办理境外手机流量套餐等服务。港澳居民前往内地,用“湾事通”也可享受同样以回乡证办理指引及预约、“港车北上”指引、通关、交通、生活等“一站式”服务。
魏文涛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改进用户体验,推动更多泛公共服务进驻湾事通小程序,以数字化实现‘一码畅行湾区’,构建湾区优质生活圈。”
加快推动回乡证享同等便利
行动方案还明确将进一步丰富回乡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在大湾区的便利应用场景。行动方案指出,将加快推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在大湾区交通、住宿、求职、保险、电子货币、购票、金融、电信、财产登记等业务办理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身份证同等便利,指导通信运营商对相关网站、平台身份认证及服务功能优化升级。加快粤港澳三地养老领域数字化合作,开展大湾区智慧养老试点,鼓励社会力量整合利用三地康养资源和先进模式,提供精细便捷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