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自然护理署3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结果,整体珊瑚健康状况良好,物种多样性维持于高水平。

香港珊瑚礁普查2023今年六月展开,为期五个月,普查范围广阔,包括多个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涵盖香港东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长的地方,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33个普查地点中,九个位于海岸公园,包括海下湾海岸公园、印洲塘海岸公园及东平洲海岸公园。

各个普查地点录得的珊瑚覆盖范围由12.8%至74.3%不等,有10个地点录得超过50%的珊瑚覆盖率,其中五个地点位于海岸公园,而东平洲亚妈湾的珊瑚覆盖率最高,达74.3%。
渔护署发言人称,今年夏季潜水员在六个普查地点录得珊瑚白化现象,包括吉澳鸡公头、印洲塘坳鱼咀、娥眉洲乌排、海下湾珊瑚滩及小浪茄。白化的影响程度仅属轻微及只限于局部地方,可能因夏季水温上升所致。

参加普查的义务潜水队亦在10个评估地点进行“珊瑚检视”,透过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找出珊瑚色素的浓度,珊瑚的颜色越深,表示健康状况越佳。本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数为4.28,结果比去年(4.06)稍佳,远高于一般平均值(3),显示整体珊瑚健康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