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太子区一家人气车仔面店因服务态度与收费争议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一名食客在网上发文,愤怒控诉到店消费时遭遇的糟心事 —— 点单被催促、最低消费未提前告知、质疑价格反遭店员驱赶。这场冲突不仅让食客怒火中烧,更再度引发大众对香港餐饮业服务问题的讨论。
据发帖食客描述,事发当日上午 10 点左右,他特意前往这家以排队闻名的车仔面店。
彼时店内食客并不多,可他刚站稳,店员就急匆匆上前,用粤语不停催促 “係咁催要你拣麵底”(一个劲催着选面底),丝毫没给人从容点餐的时间。
食客本计划点两碗面,第一碗选好后,第二碗的配菜还没敲定,店员就直接告知 “就话收两个 $70”(就说收两个 70 元,即总共 140 元)。
等到两碗面端上桌,食客核对价格时立刻发现不对劲:自己选的第一碗是 “冬菇 / 萝卜 / 粗面”,按常理定价约 24 元。
第二碗搭配稍多,也仅约 30 元,两碗加起来怎么算都到不了 140 元。
带着疑问,食客向店员提出质疑,对方才漫不经心地解释:“店内设有每位 35 元的最低消费”。
这个说法让食客瞬间火大 —— 点单时店员完全没提过最低消费规则,而且自己第二碗的配菜都还没选完,怎么就按最低消费标准收费了?
面对质疑,店员的回应更显敷衍,语气不客气地说:“咪俾多咗两粒冬菇你囉!”(这不就多给了你两颗冬菇嘛!)
食客当即反驳:多收的差价明明够再买一份冬菇,绝非 “多给两颗” 就能抵消。
没想到这句话彻底激化了矛盾,店员当场摆出驱赶的姿态,语气强硬地说:
“你咁计较唔好食啦,我唔做你生意俾返 $70 你呀。我好恨做你生意呀!”(你这么计较就别吃了,我不做你生意,把 70 元退给你。我才不稀罕做你生意呢!)
在帖子末尾,食客气愤表示,店家本就有义务提前告知最低消费这类关键规则。
这样的服务体验让自己 “食咗几廿年车仔麵真係未试过咁谷气”(吃了几十年车仔面,从没这么气过)。
帖子发出后,很快在社交平台引发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站在食客这边,直言 “最低消费理应提前说明,这是基本服务常识”。
还有人吐槽该店 “早就有类似投诉,公认价格偏贵但食物一般,服务态度更是差”。
面对网友评论,食客也补充回复:“平贵无问题,不过真係态度好似你唔叫就笨”(价格高低没问题,但态度真的像是 “你不消费就是傻” 一样)。
不过,评论区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有网民调侃,不少食客就 “钟意佢咁串”(就喜欢它这么拽),觉得这种 “不客气” 是老店的独特风格。
还有自称是附近街坊的网友为店铺说话,表示 “吃了好多次都没有不愉快的经历”,猜测可能是当天沟通存在误会。
一边是食客对 “未告知收费规则 + 恶劣服务” 的不满,一边是部分人对 “老店个性” 的包容。
这场车仔面店的消费冲突,也折射出香港餐饮业服务评价的多元视角。
但无论如何,“提前明确收费规则、保持基本服务礼貌”,仍是多数人认同的行业底线 —— 毕竟食客消费的是食物,不是 “气”,更不是 “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