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两周前在荃湾某工业大厦精准捣毁一处私烟储存窝点、斩断一条本地私烟供应支线后。
香港海关乘胜追击,于 13 日(周一)再度亮出 “缉私利剑”,在同区另一栋工业大厦上演了一场周密的抓捕行动,让又一个巨型私烟仓库彻底曝光!
图源(星岛头条)
此次行动由经验丰富的海关税收罪案调查科主导。
早在行动前数日,调查人员便凭借此前破案积累的线索,锁定了荃湾这栋看似普通的工业大厦 ——
这里的某单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且近期频繁有货车在非工作时段进出。
种种异常迹象让办案人员判断,此处极可能是不法分子囤积私烟的新据点。
为避免打草惊蛇,海关人员提前在大厦周边及货台区域布下埋伏,通过隐蔽监控实时追踪动向,静静等待最佳抓捕时机。
13 日当天,一辆白色货柜车缓缓驶入大厦货台区域,停稳后两名男子迅速下车,动作麻利地从货车尾门搬出一摞密封严实的纸箱。
正准备往大厦内部搬运时,埋伏在周围的海关人员果断出击,迅速控制住两名可疑男子。
经现场初步检查,货台地面及涉案货车车厢内,整齐堆放着数十个纸箱,拆开后发现里面全是未张贴完税标识的香烟,经清点数量约为 50 万支。
图源(星岛头条)
为彻底端掉这一私烟窝点,海关人员随即押解两名涉案男子,前往该工业大厦内的目标单位进行搜查。
当房门被打开的瞬间,更大的私烟囤积现场映入眼帘:
约 2000 平方呎的空间内,从地面到天花板堆满了各式香烟纸箱,部分区域还散落着袋装的烟草原料。
办案人员逐一清点核实,最终在该单位内起获约 550 万支未完税香烟,以及逾 260 公斤怀疑未完税制成烟草。
经海关部门统计,此次行动查获的私烟及烟草原料,总市值高达 2900 万港元,其中应课税值约 2100 万港元 ——
这意味着若这些私烟流入市场,将导致香港库房损失巨额税收。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查获的仓库规模远超两周前捣破的窝点,且现场发现的细节暗藏更大隐患:
除了常见的私烟品牌,还有不少包装风格迥异、在本地市场极少出现的香烟。
同时,角落处堆放的封口机、标签贴纸、透明包装膜等大量工具,让办案人员警觉起来。
图源(星岛头条)
“这些工具绝非用于简单储存,更像是为重新包装私烟准备的。”
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结合部分不常见品牌的特征,不法分子很可能不满足于仅向香港本地市场供应私烟。
而是计划将这些香烟重新更换包装、贴标后,出口至烟税更高的国家或地区,利用不同地区的税率差牟取暴利。
形成一条 “囤积 - 包装 - 跨境销售” 的完整私烟链条。
图源(星岛头条)
目前,两名被捕男子已被海关扣留调查,其中一人为 38 岁香港本地居民,报称职业是货车司机,疑负责私烟的运输与搬运。
另一人为 37 岁非华裔人士,无固定职业,涉嫌参与仓库管理与货物交接。
海关方面进一步透露,由于两周前捣破的私烟窝点中,同样有外籍人士参与运作。
且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租用工业大厦、利用货车运输)高度相似,办案人员正深入排查两者关联,不排除背后存在同一跨境私烟集团操控。
该集团极可能通过跨国协作,从境外组织私烟货源,再通过香港中转分销至周边地区。
对于此次破案成果,香港海关明确表态,将以 “全链条打击” 为目标,持续深挖私烟的源头产地、运输渠道及最终流向。
目前已针对案件涉及的上下游关联人员展开调查,不排除后续会有更多涉案人员被逮捕。
同时,海关再次向社会各界强调,走私行为严重破坏正常贸易秩序与税收安全,属于刑事重罪:
根据香港《进出口条例》第 60 章规定,任何人输入或输出未列舱单货物,一经法庭定罪,最高可被判处 200 万港元罚款及 7 年监禁。图源(星岛头条)
香港海关重申,未来将继续采取 “情报先导、精准打击、全链条溯源” 的全方位策略。
通过加强对工业大厦、边境口岸、货运码头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排查可疑运输车辆及人员,持续压缩私烟犯罪的生存空间。“对私烟犯罪的打击,我们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绝不允许任何不法分子通过走私行为损害香港的法治根基与公共利益。” 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