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一条急诊科问诊的新闻引爆网络,事情是这样的。
一名患有长期病症的58岁妇人,因发烧和咳嗽在16号晚上到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急症室求诊,结果等到第二天中午医生才安排就诊。
但却迟迟找不到人,最后竟然在无障碍厕所内发现她,这时病人已经等候不及,不治身亡!

这么一算,从进院到就诊,这个病人等了整整14小时,这还是挂急诊啊!不知道的小伙伴可能要问了,香港为啥看病这么难?
这就要追溯到香港的医疗系统了……
香港沿用英联邦医疗体制,分为公立医疗系统和私立医疗系统。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看病很便宜,一个小手术只几百块。
就是因为便宜,公立医院是大家的优先选择,每天都要一大帮人等着看病。
根据港府医疗人力规划报告,预计2030年全港医生将缺1000人,公立医院已缺500名医生,而大多民众习惯到公立医院看诊,资源严重缺乏。

为了合理安排资源,香港的公立医院实行分流制度,就是按照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治理的先后次序,而非按先到先得的方法。
就拿看急诊来说吧。
急诊分为5种情况: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

危殆的病人是需要立刻接受治疗的,而非紧急的病人等7、8个小时都有可能,文中的这位病人就是咳嗽和发烧,实在是非常不起眼的症状,属于非紧急。
一旦到公共假期,形势就会更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