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咏华成为首位亚洲学者获颁授Bailar Medal殊荣(港大图片)
(香港文汇报 记者 姬文风)香港大学化学系黄乾亨黄乾利基金教授(化学与能源)任咏华,凭藉在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研究的国际杰出成就,近日获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颁授有超过50年历史的Bailar Medal奖项,成为亚洲首位科学家获得此殊荣。任咏华并因此获邀到UIUC校园主讲了两场讲座,就化学超分子组装和纳米结构,以及应用于能源材料的分子设计作主题分享。她获奖感荣幸,并感谢港大多年来的支持及鼓励。
该奖项Bailar Medal于1972年设立,以纪念美国配位化学之父、UIUC化学系教授John C. Bailar,每年授予一位在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过去近50名获奖者中,便包括4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包括Henry Taube(1983年)、Jean-Marie Lehn(1987年)、Robert H. Grubbs jiaos(2005年)和Richard R. Schrock(2015年)。
获颁2023/24年度Bailar Medal的任咏华,主要从事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光物理学和光化学,以及分子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研究。她因为在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的成就,并在合理设计和合成新型发光金属有机分子功能材料领域作出卓越贡献获得嘉许,并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亚洲科学家。
她形容奖项具悠久历史,自己能够跟随一众在无机化学及配位化学研究领域曾作出重大贡献的巨匠的步伐,她心存谦卑亦感非常荣幸。

Bailar Medal奖项每年授予一位在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图为Bailar Medal奖章(港大图片)
上月底赴美分享心得
按照授奖惯例,任咏华获邀上月底到UIUC进行分享,两场讲座主题分别为“从简单离散金属配体结构基元至超分子组装、纳米结构和形貌”,以及“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于能源、材料和生物医学的分子设计”。其间加州理工学院亦顺道邀请任咏华以顶尖化学学者身份作主讲嘉宾,发表了题为“通过分子设计来调控激发态—从离散金属配体发色团至超分子组装及功能”的演说。
任咏华现为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及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并获得中国科学院、世界科学院等多个主要科学组织的院士衔。除了今年的Bailar Medal,她亦连年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包括2022年的美国化学会Josef Michl光化学奖,2021年权威学术期刊《能源与燃料》选为“能源研究先驱”,以及2020年欧洲光化学协会、美国光化学会和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会共同颁授的Porter Medal奖章等。
(来源:香港文汇报A16:港闻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