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理多国反对,执意排放核污水!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表示,食安中心已加强日本进口食品的辐射检测,会密切监察福岛排放核废水的最新情况,并采取合适的相应措施。
据日本福岛电视台、韩国《韩民族日报》6日报道,为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已开始向海底隧道内填充海水,核污水排海计划也由此进入最后阶段。东京电力公司此前表示,相关工程定于6月末正式完工。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期已赴福岛进行实地考察,将于6月中旬发表最终报告书。日本政府或等待报告书发布后,再强行将核污水排入大海。
日本排放核污水牵动多国及地区的心。韩国政府的福岛核污水处理考察团5月31日曾举行记者会,说明5月21日至26日在日本进行现场考察活动的内容,并表示将加快进行综合分析,基于考察结果判断核污水处理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标准。但考察团没能就核污染水排放将如何影响民众的健康安全得出结论。
考察团团长、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委员长刘国熙更就氚稀释、排放设备表示,确认其海水输送泵的设计容量符合稀释要求。
据台媒4日报道,台湾“原能会”亦称,依照日本评估结果,主要受辐射影响的是电厂3公里海域范围,辐射剂量也是“背景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程度,且随海水流动与距离的增加,影响越来越小。又说含氚污染水约排放4年后会流到台湾海域,“浓度已低于仪器侦测极限”,没有辐射安全影响。为日本排放“背书”。
可打脸的是,东京电力公司5日发布报告称,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鮋” (black rockfish)体内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含量严重超标,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为规定标准上限的180倍。
令人不禁怀疑有关“背书”背后的政治动机……
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香港对日本进口食品实施进口管制及辐射检测措施。食物环境卫生署回覆传媒查询时表示,从201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食安中心共检测了超过77.8万个日本进口食品样本,当中约12.5万个(约16%)来自受影响的5个县,所有样本的辐射检测水平均没有超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指引限值。
食环署表示,因应媒体报道有关“许氏平鮋”被验出铯含量达每公斤1.8万贝克勒尔,食安中心已加强对来自日本的食品的辐射检测。强调会密切监察日本进口食品和福岛核电站排放废水的最新情况,评估风险及采取合适的相应措施。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东京电力持续向核电站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核污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储水罐总共可容纳137万吨核污染水,当前核污水已增至132万吨,核污染水临近容纳极限。
在考虑处理核污染水问题之初,日本专家组曾提出5种方案。日方称排放入海和蒸发后排入大气两种方案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法”,并最终选择排放入海这一“所需时间最短,花费也最少”的方案。
对此,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有专家指出,核污水排入大海以后,放射性物质如果进入人体内,就可能导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人的遗传基因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国理事张克俭5日强调,福岛核污染水总量之大、成分之复杂、处置周期之长史无前例。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中仍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标,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日本妄图掩盖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对有关技术和净化装置长期可靠性进行验证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排海计划,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