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说:学到的知识,就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并在实践中去实习它,当感到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收获时,这样,不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知道了未知,就要时常温习,然后实践,才能掌握,这样,才是善事,才是值得快乐的事情。
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要时常不断温习,不断深入掌握,才能在使用知识的时候得心应手。在应用中把学到的知识吃透的同时,还能有所提高、延伸、发展,还能一指三明,一踢三通。那样就是非常快乐的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弟子(或同门或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来,既能验己之功修,又得以教学相长之益,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朋,一般指同门或弟子。如孔子的弟子学成后去远方创业,业成归来看望老师,老师很高兴,一是老师为弟子的成就而高兴,二是师的知识得以验证、并从中取长补短而高兴。因此,不亦乐乎。
这个就像学生现在大学毕业了,各奔前程,走向远方,多少年后,再回母校,或遇到老师,则老师会与学生谈工作情况,验证老师所教的知识是否有用,是否有偏颇,同时也使老师进一步知道教学知识的不足与如何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犹如同学相见,互相考较所学在工作中的运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据说古时读书人相聚,一般都是互相考较学问。不像现在,物质丰富了,娱乐的项目多了,互相考较学问已难觅踪影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学有成,而不举用你,则不怨天不忧人,不愤怒;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不正是君子的德行吗。
这个就像是现在工作中,别人不了解你,不知道你会这个知识,或者不相信你会这个知识,不求教于你,反而去向别人请教,或者不向领导举荐你。而你不愤怒,反而不断自省自己有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呀。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