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和第二大大米生产国印度7月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禁止除穀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引发骨牌效应。其馀两大产米国泰国及越南要求重新釐定米价。对此,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期望特区政府向内地争取,放宽让更多米商出口国产米,以稳定香港米价。

香港以往甚少从印度进口白米,故印度禁售对香港的影响轻微,惟印度的决定令其他产米国趁机加价。以泰国和越南为例,两地产量并没有减少,却要求重新釐定米价。黄家和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香港米商正在和泰、越两国谈下一轮大米进口价格。“我们担心泰、越香米会随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在全球市场供应紧张下,趁机抬高供港香米价格,到时米价或急升三至五成。”

据悉,泰国及越南出产的食米是港人主粮,根据香港工业贸易署统计,泰国香米佔香港近60%供应量,其次为越南(佔约25%)。黄家和认为,香港过去太依赖泰国及越南供应食米,而国产米的质量毫不逊色,“内地进口香港的丝苗米和珍珠米,品质和口感都不比泰国、越南香米差,价格与泰国和越南香米相若,完全可以替代泰国和越南香米。”
不过,他提到,现时只有特定米商才有资格进口国产米来香港,以致国产米佔香港市场不足一成。黄家和促请特区政府与内地争取,放宽让更多米商出口国产米,“起码要增加两三倍供应,达至市场份额约三成,那么泰国、越南香米供应商就不敢大幅提价。”
米行商会监事、大米入口商李丰年有经营内地珍珠米进口。他形容,供港珍珠米的口感比香米好得多,价钱也与泰、越香米差不多。可惜香港市民买米有惯性思维,加上缺乏系统宣传,导致珍珠米的销量只佔香港小额市场。
李丰年提醒港人,国家对香港供应一向源源不尽,呼吁市民切勿抢购、囤积大米。指现时天气酷热,若囤积过多白米易生“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