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年轻人圈子里,最近藏着个特吓人的 “隐形陷阱”—— 
不是网购套路,不是酒吧里的陌生酒水,而是能让人不知不觉掉坑的新型毒品。
前阵子就有俩女学生栽了:今年 1 月,18 岁和 19 岁的姑娘,就因为带了藏着这东西的电子烟入境,直接被控罪,其中一个还在香港上学呢!
港府刚放的一组数据,看着特矛盾:
今年上半年全港吸毒总人数其实降了 4%,从 3055 人降到 2919 人,本来算好事吧?
可转头一看,21 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人数反而从 453 人涨到 457 人;
更离谱的是,上半年因毒品犯罪被捕的人里,21 岁以下的居然有 307 个,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152% 的涨幅)!
这青少年群体的风险,简直肉眼可见地在涨。
而让大家防不胜防的 “元凶”,就是最近在年轻人里悄悄流行的 “太空油”——
说穿了,它本名依托咪酯,本来是医院里正经用的镇静剂,手术时帮病人麻醉镇静的,结果被不法分子改头换面,做成了毒品卖。
最缺德的是它的 “伪装术”:
要么混在电子烟里,吸的时候根本察觉不到异常;
要么被做成各种文具的样子,不仔细看,谁能想到平平无奇的小物件里藏着毒品?
之前有个 20 岁的女生,就吸了半年 “太空油”,不仅声音变粗,上嘴唇还慢慢长出了毛,甚至有次直接晕倒在马路上;还有人一天吸多了,下半身突然就瘫了,连站都站不起来。光到去年 11 月,香港中毒治疗中心就记录了 3 个疑似因为它丧命的病例 —— 这哪是 “太空油”,根本是 “夺命油”!更让人揪心的是,沾它的人越来越年轻,查获的案子里,最小的受害者才 12 岁。为啥这么多人容易中招?除了伪装得好,“低价” 也是个大坑。知情的人说,这东西成本才几十块一粒,卖的时候最高能炒到 350 块,“有人敢买,就有人敢卖”。以前还有毒贩把它藏在夜市里那些花里胡哨的玻璃瓶里,逛个街都可能不小心踩坑,想想都后怕!发帖的时候把味道、数量、多少钱、在哪儿交易写得明明白白,甚至还拍 “出货” 全过程 —— 可别以为这是普通买卖,这可是实打实的违法,看到这种帖子,赶紧离远点儿,有线索就报给有关部门!不过港府也没闲着,今年 2 月直接给 “太空油” 定了性:正式叫 “太空油毒品”,要是非法拿着或者吸,最高能判 7 年牢,还得罚 100 万港元 —— 这可不是小数目!为了不让人被 “太空油” 这个迷惑名字骗了,港府还特意正名,强调它就是 “依托咪酯”,跟大麻、可卡因没区别,都是碰不得的毒品。禁毒处也在全港铺宣传:线上线下到处都是短片、音频,就怕有人不知道这东西的祸害;学校方面更上心,今年年初,禁毒处和教育局联手在全港学校搞了 “反太空油毒品周”,开讲座、放禁毒视频,把 “吸了会怎样、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讲得明明白白。接下来 2025/26 学年,还会把依托咪酯纳入 “健康校园” 的监测,就是要把校园里的毒品风险彻底挡在门外。执法部门也没歇着:去年 11 月海关搞专项行动,一鼓作气破了 9 个相关案子;今年 3 月,警察在一辆私家车后座搜出个黑手提袋,里面藏着 11 粒 “太空油” 烟弹,还有其他疑似毒品;7 月在尖沙咀又截了辆车,里面大概有 33 粒 “太空油” 烟弹,司机当场就被铐走了 —— 看得出来,香港这次是真的下狠劲在查。现在的毒品真的越来越会 “装”,可能是你随手拿到的 “文具”,也可能是别人递来的 “特殊电子烟”。千万别抱侥幸心理,觉得 “试一下没事”,也别想着靠这个赚快钱 —— 真踩了线,身体垮了是小事,还得蹲大牢,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要是看到可疑的人和事,记得赶紧举报,保护自己,也护着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