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2|回复: 0

港生粤语讨论遭投诉?内地生叹难交流,港生:他们没参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赴港求学的内地学生日益增多,跨文化校园场景中的沟通摩擦时有发生。

近日,一则内地留学生抱怨香港组员 “粤语口语 + 中英夹杂” 导致无法参与小组讨论的帖子,在小红书与 Threads 引发热议,随后 “Free rider(搭便车)”&ldquoUA” 等争议标签的出现,让事件从单纯的语言问题升级为对责任与沟通态度的全民讨论。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一名内地留学生的求助帖.....

 

她在小红书上传了两张小组聊天记录截图,称与另一位内地组员全程无法融入讨论 —— 聊天记录中满是粤语口语与中英粤夹杂的表达,例如 “反 only to avoid 有人乱讲嘢 bad feel”“like 我地可能有一个网站 which 係 online shop 啦”,复杂的表述让不懂粤语的两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被动旁观。

 

这则帖子很快被转载至 Threads,引发了大规模 “反公审”,双方立场迅速对立。

面对质疑,发帖的内地留学生很快道歉,承认自己因沟通不及时陷入 “Free rider” 的被动局面,但同时也抱怨香港组员未考虑他们的感受,全程使用难懂的表达。
然而这份道歉并未平息争议,一名自称香港组员朋友的网友发声反驳,称两位内地组员从项目初期就长期不作为、缺席会议,多数作业实则由两名香港组员独立完成,直到此次事件爆发,才迎来双方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沟通”。
该网友直指内地组员的道歉是 “标准 PUA”:“哪有人道歉第一句就说双方都有问题,这样的‘道歉’还算得上道歉吗?”

争议发酵后,网友们形成了多元的讨论视角......
支持香港组员的一方认为,内地留学生既然选择赴港求学,就应主动适应本地沟通模式:“香港地方用回香港的沟通方法有什么问题?” 且如今翻译软件、AI 工具普及,“听不懂就截图给 AI 翻译” 并非难事。

中立视角的网友则指出了双方的问题所在:香港组员的中英粤夹杂表达 “难理解到极点”,即便不用简体中文,也可选择更通用的书面语或英文,毕竟 “解决问题才是核心,而非让矛盾升级”;

 

有网友理性提议:“不用刻意迁就,但明知对方不懂粤语,稍微用点书面语或英文,彼此各退一步就好。”

 

事实上这场风波的核心早已超越语言,直指跨文化协作的 “分寸感” 与 “责任感”。

 

香港多元语言环境是地域特色,内地留学生需主动适应;香港学生也应兼顾组员感受,调整沟通方式。对所有学生而言,主动沟通、承担责任是小组协作的基础,语言壁垒可通过真诚交流与共同目标打破。

 

校园本就是跨文化交流的平台,观念碰撞在所难免。这场风波提醒我们:跨文化协作没有绝对的 “理所当然”,唯有互相体谅、主动沟通、各守其责,才能让差异成为学习契机而非矛盾导火索,毕竟小组项目的初衷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指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5-11-16 18:54 , Processed in 0.013487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