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风“泰利”为香港带来今年第一个8号风球,而随著“泰利”移入广西并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在今早8时4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然而“泰利”刚走,下周又有另一个热带气旋或移近香港。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预测,目前西北太平洋的低气压形成热带气旋,将在下周二至周三(25日及26日)最接近香港。而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则预测该低压区移动路径偏向北方,将于下周三(26日)接近台湾东南部。至于香港天文台地球天气显示,该热带气旋会在下周一(24日)逼近,并在下周三(26日)可能会在香港极近距离位置掠过。
天文台表示,预料现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低压区会发展成热带气旋,可能在下周初进入南海北部,并为该区带来不稳定天气。据天文台的九天天气预报,未来八天均有雨,下周一(24日)大致多云,有骤雨及雷暴,吹东至东北风4至5级,离岸间中6级。而下周二(25日)香港离岸风力达7级强风,即3号风球风力。下周三(26日)则吹东南风4至5级,离岸间中6级。
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郝孟骞今天(18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一个低压区目前正在菲律宾东部发展中,多个电脑模式预计它会发展成热带气旋,并进入南海北部,相当接近珠江口。不过他强调,不同的电脑计算模式仍有一定分歧。
被问及香港打风机率时,他回应指目前机会“一半半”,该低压区现时仍距离香港较远,变数相当多,现时谈论打风仍言之尚早。不过他又说,目前比较确认的是下周香港天气会转坏,正如天文台九天天气预报所指,下周二及周三间中会有骤雨雷暴。天文台会密切监测该低压区的发展。

香港天文台地球天气图片。
郝孟骞解释,每个热带气旋的特性及预报难处都不一样,例如部分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不明显;要考虑附近会否有另一热带气旋形成,产生“藤原效应”;秋天的东北季候风亦会影响颱风发展等,这些都加大了热带气旋路径的不确定性,天文台未必能及早公布“转波”(改挂风球)的时间。
至于今次发布颱风“泰利”讯息时果断清晰,他指出,是由于“泰利”靠近香港时,移动路径接近直线,强度稳定增加,较易评估,因此天文台可以用较确实字眼通知市民未来数小时的天气情况。而天文台日前亦有与飞行服务队合作,派出定翼机在“泰利”的风眼上空放置“下投式探风仪”,以了解“泰利”的风力结构及移动路径,做法有助天文台获取重要的数据。
对于昨天8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生效期间,有市民认为风势不大,郝孟骞回应指,由于香港地势较为複杂,不同风向会为不同地区带来不同影响,各区感受到的风力未必一样,难以一概而论。他强调,天文台是按香港普遍吹烈风的情况发出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