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新说:
做人要做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孔夫子在“为学”里讲了:如果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怠慢了自己,那么自己不觉得心里不平,也不愤怒,那就是君子的样子;君子务本,首先是遵守孝道的;君子是好学的。但是,什么是君子,还是很模糊。由于君子用简单的语言比较难说清楚,孔夫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恰当的教导,这样,学生亲眼所见,亲身实践,效果与仅把君子讲出来是不一样的。
孔夫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讲道:“君子不以眼睛看到的、老师讲到的知识为界限,也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界限,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掌握的知识。君子的人生没有中点,也没有终点,他们考虑的是现在如何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年龄不能给他们带来限制,他们在任何年纪,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学生听了,都在凝神思考的时候,只见子贡起立问道:“老师,君子究竟应该怎么做呢?”孔夫子说道:“君子应该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先去做好,然后再用语言讲出来,或者说总结出来,最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自己增长知识。如果先说出来,会给自己或别人的行动画上了局限,或者,自己只说不做,或者,自己说的却是不能做到的,或者自己说的与实际情况会有差异,这些都不是君子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事先用语言局限了具体实践。”
孔夫子讲到这里,对于夫子当时要表述的君子该是明白了吧?
孔夫子又进一步说道:“君子在品行上,以群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从小圈子、小团体或自己个人的利益来衡量遇到的事情从而决定自己的言行。往往小人与之相反,凡事都是从小圈子、小团体或自己个人的利益来衡量。而且,也看不得小圈子里、小团体里比自己好的或者忽然比自己好的,甚至常常谄媚圈子外、小团体外比自己更好的。因此,小人的阵营是不稳固的,而君子是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
孔夫子从做事与做人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君子像什么样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君子是博学多思的,是不被现有的知识所束缚的,是在不断追求提高与发展的。而且君子不是追求个人的利益,那样生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君子是为了群体的利益,也就是以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追求探索、不断创新。君子不把时间花费在小团体、小圈子、谄媚比自己更好的人上面,君子追求的是自己的发展提高能给社会与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应该以君子为标准,努力做个君子。读书思考实践应成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不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客观现状与需求出发做好自己的工作;总是把过去的事情(成就、执念等等)放在一边,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断思考如何写出自己人生的新程序;行动先于语言,多思考多实践多探索,先实行了,然后再说出来;从尊重知识、尊重父母与长辈、尊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的角度,使自己轻松、和谐地生活与工作。那不正是君子乎?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