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新说:
为政这一课,快要结束了,孔夫子在做总结,他说道:“为政的关键,是一个信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于个人,于政令,都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必是寸步难行呀。就像是大车、小车子上,关键的部件没有了,那大车也好,小车也罢,就无法移动了,或者不按规定的方向而随意运动了。也就会产生非常不好的现象,比如:君臣都不讲信誉,那么百姓就会谣言四起,社会就不得安宁;当官的不讲信誉,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赏罚失去准信,犯法的就会四起;交友不信,家人不信,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等等。那么就会人心惶惶,人们不知道能做什么了。
因此,为政之道,信,无论如何不能失去!”
子张对未来担忧,问夫子道:“未来十世的事情可以预知吗?”孔夫子回答道:“对未来的预知,要看礼制的变化。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并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有所废除,也有所增加,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根据这样的规律,假定有继承周朝而当政的人,就是以后100世,也是可以预知的。只要按照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去推演,以礼的制度的变化为轴心,就可以预知未来呀。”
最后,孔夫子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这是献谄媚呀。遇到应该挺身而出,主持正义的事情,却袖手旁观,或者直接回避,是没有勇气,怯懦的表现。”如果像夫子说的现象经常出现,那社会就容易混乱了,或者个人的信誉就会彻底没有了,也就是无人会相信你。这是为政也是做人的大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