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昨日公布“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研究结果,发现在全球81个国家及经济体系中,香港学生的数学及科学能力稳定或上升,阅读能力由第4位下跌至11位。

中大教育数据研究中心认为,香港整体成绩名列前茅,学校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援;成绩方面,疫情期间学生可能分配了更多时间给科学与数学等科目,阅读时间减少影响了排名。教育局表示,讚赏香港学生在数学及科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会根据评估结果在阅读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由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全球性学生评估计划。自2000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2022年,PISA共有81个国家或经济体系参与,旨在评估15岁学生的数学、科学和母语阅读能力。中大教育数据研究中心受教育局委託,于去年5月至7月随机抽取香港163所中学及5907名学生,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研究;学生通过两小时的考试及问卷进行评估,校长、教师及家长需完成调查问卷。
疫下网课佔75% 高于平均
研究结果显示,香港15岁学生的成绩与2018年相比,数学成绩跌11分,继续排第4位,科学成绩升3分,由第9位升至第7位;而阅读成绩则下跌24分,由第4位跌至第11位,为香港参与PISA研究以来首次跌出前十名。
中大教育数据研究中心教育心理学系教授侯杰泰表示,本次评估正值香港从第五波疫情中复原期间,当时香港中学只维持半日授课,令学生阅读成绩受到影响,但香港的整体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此外,本港学校在疫情停课期间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援,香港学生每天参加线上课程的比例达75%,明显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51%)。
教育平等 港列全球第二
对于阅读排名下跌的情况,侯杰泰表示,于过去三年疫情流行期间,学生可能将更多时间分配予科学和数学等易于评估的科目有关,阅读时间则相应减少。侯杰泰指,教育如“逆水行舟”,语文不是轻鬆可见成效的科目,疫情期间关注不足确实会导致排名下跌,相信复常后学校正常开展课程,学生的成绩会有所回升。
这次研究还发现,香港教育平等的表现卓越,位列全球第二,有17%属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中排名前四分之一,高于OECD平均水平的10%,反映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亦得到足够的支援。
教育局讚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能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可见他们于暂停面授课堂期间在家持续学习,充分实践“停课不停学”。而对于阅读成绩的下降,教育局认为疫情期间暂停面授课堂和减少校园生活,对阅读氛围有所影响。
教育局表示,会参考今次评估结果,检视现有学与教措施,尤其在阅读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会继续与各持份者紧密合作,强化学与教效能,以提升香港学生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