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反转!海洋公园亏 2.7 亿却藏惊喜:熊猫带主园区盈利,拖后腿的是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香港海洋公园,多少港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它的影子 ——
第一次看海豚跃出水面的惊喜,坐缆车时俯瞰山海的紧张,攥着零花钱买纪念品的雀跃...
它早不只是个乐园,更像刻在城市里的集体记忆符号。

来源:HK01

 

但这些年,海洋公园的新闻总绕不开一个字:

 

就在这周,它刚公布截至 2025 年 6 月的年度财报,果不其然又 “见红” 了 —— 

 

全年亏损 2.747 亿港元,比去年的 7160 万多亏了近 2 亿,这已经是十年里第八次亏损。

 

来源:NOW新闻

 

数字一出来,熟悉的担忧声又冒出来:“是不是又要政府注资?”“水上乐园要不要干脆关掉?”“这次还撑得住吗?”

 

但别急着叹气,扒开账本细看才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复杂 —— 

 

海洋公园的日子,其实悄悄在变好。

 

 

靠熊猫打天下,

主园区其实是“赚钱”的

 

最让人意外的反转,藏在一个关键数据里:EBITDA(未计利息、税项等的盈利) 从去年的亏损 1720 万,直接变成盈余 4240 万。
 
简单说,抛去那些固定成本,乐园本身的经营已经开始赚钱了。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而这波逆袭的最大功臣,是园里的两位 “顶流员工”——

 

 大熊猫龙凤胎 “加加” 和 “得得”。

 

自从这对熊猫兄妹出道,海洋公园直接把 “熊猫 IP” 玩明白了。

 

去年推出专属 IP 品牌 &ldquoanda Friends”,周边商品从 200 多款猛涨到 600 多款,还拉了 24 个品牌搞联名。

 

就靠这些圆滚滚的周边,熊猫商品占了全年纪念品销售额的 39%,整个园区的商品总收入直接涨了 20%。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更绝的是那个 “熊猫专享早场”:每天开园前半小时,限量 40 人,每人收 1500 元,就能提前近距离看加加和得得。

 

别看价格不便宜,抢的人特别多,光这一项,一年就赚了 400 万。

 

来的不光是本地亲子家庭,不少外籍游客也是冲着熊猫来的,妥妥的 “国际顶流”。

 

靠着这对 “黑白招财兽”,海洋公园主园区去年赚了 1.91 亿经营盈余,比前年涨了 14%,狠狠覆盖了不少成本。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人气也跟着回暖:全年总入场 346 万人次,涨了一成。

 

其中非本地游客 125 万,涨了 12%;本地游客也涨了 9%。

 

人多了,消费自然上去 —— 园区里餐饮、纪念品收入涨了 35%,就连捐赠和赞助都翻了一半,拿了 5220 万。

 

不得不说,这波 “熊猫经济学”,真是救了海洋公园一把。

 

水上乐园:还拖后腿的孩子

 

主园区这边喜气洋洋,但另一边的水上乐园,还是个甩不掉的 “拖油瓶”。
 
这个 2021 年花了近 40 亿建成的乐园,去年又亏了 1.483 亿。
 
虽说比前年的 1.844 亿少亏了点,但说白了,这 “好转” 全靠一个消极办法 ——关门

来源:HK01

 

一到非夏季,水上乐园就直接停业 7 个月,靠压缩营业时间省成本,才勉强把亏损降下来。

 

可就算这样,离收支平衡还差得远。

 

海洋公园主席庞建贻也坦言,这项目从设计时就 “脱离现实”。

 

本来想主打中产和外籍家庭,但现在这些客群不活跃了;

 

加上大湾区周边开了不少水上乐园,入场费才 100 来块,香港的水上乐园根本没竞争力。

 

更头疼的是运营成本:园区大,设施维修、水质管理都烧钱,一开门就亏。

 

庞建贻直言 “开支和营运模式吓死人”,想找合作方接手,人家一听到成本就打退堂鼓。

来源:TVB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看得更直接,说它就是典型的 “大白象工程”—— 
 
砸了几十亿,现在只能靠关门止血。他忍不住发问:“难道一件事错了,就要错一辈子?”

来源:有线新闻

 

他建议把水上乐园交给康文署管理,至少能压低成本。
 
不过他也承认,主园区能盈利,说明海洋公园有经营能力,问题就出在水上乐园这块 “短板”。
 
要是三年内能把水上乐园的亏损压到几千万,政府每年 2.8 亿的保育教育补贴说不定都能省了。

来源:星岛头条

 

有意思的是,就在海洋公园为亏损发愁时,隔壁香港迪士尼却交出了近 20 年来最亮眼的成绩单:

 

去年净利 8.38 亿,入场 770 万人次,不仅结束了九年连亏,还创下历史新高。

 

迪士尼能翻身,靠的不是情怀,是实打实的内容投入。

 

比如新开 “魔雪奇缘世界” 主题区,专门针对内地和东南亚游客做推广,再配上本地优惠、提升酒店入住率,带动餐饮、商品消费大涨。

 

全年收入飙到 88 亿,涨了 54%,EBITDA 更是高达 23 亿。

 

这给海洋公园提了个醒:光靠情怀撑不起乐园,内容和体验才是留住游客的王道

来源:HK01

 

说回海洋公园,虽然 2.7 亿的亏损看着吓人,但其实它正处在 “重整结构” 的关键期。

 

主园区靠熊猫找到了盈利方向,水上乐园在摸索转型出路。

 

今年还是海洋公园 50 周年,新主题区、旧区翻新、开发更多 IP 的计划都在推进中。

 

现在真正的问题不是 “亏不亏”,而是能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 

 

找准方向,把资源投到能回本、能吸引游客的地方。

 

希望 “熊猫效应” 只是个开始,而不是海洋公园唯一的 “救命稻草”。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这份童年回忆,只靠情怀苦撑。

 

你觉得海洋公园该怎么改?水上乐园该关还是该转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5-10-31 10:35 , Processed in 0.01839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