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香港医疗 “涨价潮” 来袭:2026 年殓房、门诊、住院齐涨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殓房收费破题,身后事添新负担

 

2026 年 1 月 1 日起,香港公立医院殓房服务告别免费,引发广泛争议!

 

最初方案为头 3 天免费,后续按天数阶梯涨价,最高每日 550 元。按殡仪业普遍三四周的出殡等待期计算,遗体停放月余费用可达 4000 元。

 

虽经舆论施压,政府将免费期延长至 28 天,收费标准调整为第 29 日起每日 200 元、第 36 日起每日 550 元,但相较于过往全免政策,仍属新增负担。
尽管综援领取者等可获豁免,但覆盖面有限,多数家庭需直面这笔 “身后开支”,有市民批评此举是将系统压力转嫁给悲痛中的家属。
                                 
    全域加价潮,公营医疗全面提费

 

殓房收费只是开端,2026 年香港公营医疗将迎来近八年首次全面加价,涉及近 30 个服务项目,目标五年内将市民自付比例从 2.4% 提升至 10%。

 

核心调整包括:急症室非危殆病人收费从 180 元翻倍至 400 元;专科门诊费从 135 元升至 250 元;普通科门诊费从 50 元涨至 150 元。

 

非香港居民收费涨幅更甚,急症室费从 1230 元飙至 2100 元,普通住院每日费用从 5100 元升至 7400 元。

 

 

政府称此举是通过价格杠杆分流非急症病人,但市民直观感受是 “看病越来越贵”,基层家庭面临 “小病看不起”,中产则困于公立轮候久、私家收费高的两难。

 

体系失衡,加价难解根本困局

 

此次改革源于公营医疗可持续性危机。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推高医疗需求,2025-2026 年度医卫局预算达 1048 亿元,占政府总预算 16.6%;另一方面,财政赤字导致公帑补贴难以为继,97.6% 的超高资助率又催生资源浪费,非急症病人轮候常超两年。

 

但加价未能解决核心矛盾:私营医疗收费缺乏透明度,近三年医疗通胀率达 8%,部分机构乱抬价,导致分流政策形同虚设。“公立爆棚、私营放任” 的失衡状态持续,公私医疗价格鸿沟扩大,中产成最大受害者。

 

跨境医疗突破有限,全民医保再受热议

 

长期居内地的港人也面临挑战,虽深港实现首宗 “点对点” 跨境重症转运,但 4990 元单次收费及试点限制使其难以普惠。在此背景下,搁置多年的 “全民医保” 重获关注。

 

 

专家认为,香港医疗症结在制度失衡,全民医保通过政府、市民、雇主三方供款,可让政府拥有私营医疗议价权,规范收费、吸引分流。
目前政府虽将费用减免受惠人数扩至 140 万,设每年 1 万元收费上限,但仍属 “补丁式” 调整。

 

香港医疗改革本质是重构 “高补贴、低自付” 模式,但单纯加价的浅层次调整难破资源错配、公私失衡的核心问题。
在人口老化、财政承压下,唯有推进以全民利益为核心的制度重构,才可能让医疗体系走出 “涨价 - 不满 - 再调整” 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5-11-14 07:23 , Processed in 0.01382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