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来而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新说:
子贡提问道:“要做好学问,或者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做事情也是做学问,就必须心无旁骛,即使在物质上身陷贫穷之地,也不忧苦,也不觉得自己自卑低下,也不羡慕他人的富贵,也不会去曲意讨好巴结比自己富有的人;假若自己富有了,也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贵,从而内心膨胀起来,仍然淡泊处之,专心做好自己的学问。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个样子,可以说是很不错了吧?
孔夫子回答说:“可以呀,这样子确实不错了。但是,如果身处贫穷之时,仍然不影响心情,快乐地生活,专心追求自己的事情;或者身处富裕之时,做事情,仍然按制度、规矩来进行操作,对待别人,仍然保持谦逊与应该遵守的礼节。若是这个样子,在增进与社会亲和、相融的前提下,不但不影响自己对学问的追求,甚至对自己的学问、事业等有更好的帮助与促进,这样会更好。”
子贡接着问道:“《诗经》上说:‘对象牙、玉石等需要进行切磋琢磨,打磨加工成宝器’,是不是做学问、创事业也是这样,贫穷与富贵、挫折与顺利、失败与成功等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呢?是不是勤奋好学才是做人的根本呢?”
孔子高兴地回答道:“赐(子贡的名字)呀,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诗言志,没有学问,就说不上志了。勤奋好学确实是做人的根本,人没有学问,不追求学问,人生就没有想法,没有目标,也就无法理解世上的诸多道理。现在,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就能研究出前因后果,并且能推一知二,举一反三了,确实值得高兴。”
孔夫子在结束了这次学习之前,又谆谆告诫学生们:“社会复杂深不可测,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最担心的是你们不了解别人。人的本性总是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不对的,我们勤奋好学的目的,就是能力提高了,能够做到既能了解各种事情的因果,也能了解别人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才便于自己在社会上做事情,并且不断把事情做大做好。千万要记住做学问是人的根本,要首先要了解研究外在的情况,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来盲目自信。”
一个美好的人生,总是从勤奋好学开始,从读书开始,无论到什么年纪读书都不晚。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追寻心中的梦想,找到真正的自我,明白人生的意义,理解人性的奥秘。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