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务委员会今日(24日)讨论“塑料饮料容器及纸包饮品盒生产者责任计划”的条例草案。 政府建议采用市场主导方式,要求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收集、回收、处理及处置报废产品的责任,并计划最快于2026年实施。 此计划初步订立塑胶樽和纸包盒分别30%及10%的回收目标,未来会按实际回收情况,逐步调整及提高。
环保团体“香港地球之友”认同加快实施此计划,提出六项建议促请政府采纳。 首先政府必须定期检讨主要持份者的责任、最低回赠金额、回收目标及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过程中应设立独立专责小组提供建议。 为加快提升回收目标,政府可在计划中明确订明检讨程序和时间表,务求在五年内提前完成第四阶段目标。 为确保计划的公信力和问责性,政府须将回收率及相关数据通过具透明度的汇报系统向公众公开。
此外,政府应就设立指定回收点的零售商提供更明确的界定,并建立更完善的回收网络。 例如,将收集网络由大型零售商扩展至中型零售商,并考虑在屋苑和回收店设立大型收集点,回收各类饮料容器等。 政府亦可加强与大湾区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支持回收业。 同时也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支持,协助它们符合新的环保要求。
地球之友表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包装仍然是塑料废物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将生产者责任扩展至所有包装废物,以避免过度包装,提高物料的可回收性,并限制即弃塑料的使用。 对此,政府还可加强公众教育活动及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以确保收集和回收服务质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