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红旗下的 “老少年”!香港七旬老伯重走长征路,200 天踏出跨越时空的致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内地社媒上,一位香港大爷的身影火得发烫 ——
 头戴棱角分明的红军八角帽,帆布背包上插着面鲜红的旗帜,“香港大爷重走长征路” 几个字在风里猎猎作响。
镜头拉近,年过七旬的他脊背虽不似青年挺拔,脚步却踩得格外扎实。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步向前,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八十多年前的红军先辈隔空对话。
图片
这位大爷叫郑镇炎,是香港资深媒体人。
面对镜头说起为何走这趟路,他眼神亮得像有光:“我对毛泽东领导的长征,打心底里崇拜。” 
图片
这份执念,要从半个世纪前的 1972 年说起。
那时他还是香港大学的学生,偶然翻开《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像一道惊雷,在他心里炸开了花 —— 
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信念,能把 “不可能” 走成 “可能”。
图片
后来又读《两个人的长征》,字里行间的赤诚彻底点燃了他:
“我是中国人啊,这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我必须亲自去走一遍,去摸一摸那片土地的温度。”
图片
这念头一搁就是几十年,直到 2019 年退休,郑镇炎终于把 “重走长征路” 从笔记本的计划栏,变成了脚下的行动。
可长征哪是说走就能走?为了啃下这块 “硬骨头”,他悄悄开启了 “硬核备赛”:
每周雷打不动在香港的山里练徒步、跑山路,汗水浸透运动服是常事;更狠的是,他提前走了趟 “川藏线预演”——
 从成都到拉萨,2160 公里的路,他一步一步走了 88 天,脚底磨出的水泡破了又好,好了解又磨,却硬是把 “坚持” 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图片
去年 10 月 17 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被郑镇炎记了一辈子 —— 
这是红军长征出发 90 周年的纪念日。
他特意换上一身红军服,戴上八角帽,背包里装着轻便行囊,在江西于都河畔站定。
看着眼前静静流淌的河水,仿佛能看见当年红军战士渡河的身影,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子,正式踏上了属于自己的 “长征”。

 

图片
翻雪山时,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他裹紧外套仍往前冲;
过草地时,脚下的泥泞陷住鞋子,他弯腰拔出来继续走;
穿越赣粤湘桂云贵川陕八省,白天顶着烈日或风雨赶路,晚上再累也会打开日记本 —— 
一笔一画记下沿途的见闻,摘抄自己琢磨的励志金句,再结合白天参观纪念馆的感悟,写下对长征历史的敬意。
日记本越写越厚,他对 “长征精神” 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不放弃’。”
图片
最让他暖到心里的,是沿途老百姓的热情。
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大家知道他是从香港来重走长征路的,都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大爷,歇会儿再走!” 
有人拉他进屋喝杯热茶,有人塞给他水果和干粮,还有人陪着他走一段,讲当地的红色故事。
在四川若尔盖,他不小心把手机落在早餐店,等他走出老远,老板居然一路狂奔追上来还给他。
气喘吁吁地说:“您的东西可不能丢!” 郑镇炎攥着手机,眼眶发热:“内地的治安好,人更好,这就是国家进步的样子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郑镇炎已经徒步了 200 多天,累计走了 5700 多公里。
而和他一样怀着红色情怀踏上征途的,还有另一位香港阿伯 Roger Tang。
今年 3 月,这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在征程的终点相遇,两人看着彼此晒得黝黑的脸,都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满是自豪的笑 —— 
那些路上的汗水、疲惫,此刻都变成了人生里最珍贵的勋章。
图片
他们的故事在网上传开后,无数网友被打动:“这才是真正的‘追星’,追的是革命先辈,追的是民族精神!”
 越来越多人说,要像这两位香港大爷一样,用脚去丈量祖国的山河,去感受历史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其实啊,郑镇炎背包上的那面红旗,不仅映亮了山路,更映照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而他们用脚步踩出来的路,就像一颗颗 “行走的种子”,在更多人心里发了芽 —— 
这或许就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致敬:不是停留在书本里,而是活在每一个愿意为信念出发的人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5-10-19 13:51 , Processed in 0.01984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