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香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05|回复: 0

前港队代表每月6000资助后悔转职 学者:把资助当人工是误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3 17:0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巴黎奥运圆满落幕,港队创下2金2铜的好成绩,奥运热潮再次引发对港队运动员资助的关注。

根据香港体育学院的运动员资助计划显示,体院按运动员比赛成绩将资助划分成6个等级,最低的成人组每月资助额约7100元;获得奥运资格的精英丙级运动员,资助额约1.15万元;而在奥运夺牌的精英甲级运动员,每月获4.45万元资助。

三项铁人前港队代表司徒兆殷在节目中表示,她2014年加入体院成为全职运动员并备战仁川亚运,当年她24岁刚刚大学毕业,获每月6000元资助;虽然体院包食宿,但人工不高,当需要购买跑鞋及装备时就倍感吃力。

司徒兆殷在2014年亚洲沙滩运动会获得首三名成绩,资助有机会上调至1.3万元,但她当时决定结束全职运动员生涯,转职工程师。她指,如果当年资助金额能再提升,她会选择全职训练多几年,指现时回想起有“少少后悔”。她表示,离开港队后仍继续参与长距离三项铁人比赛,但由于赛事并非奥运及亚运项目,因此无再加入体院,外出比赛亦不获资助。

对此,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教授刘永松指出,体院提供的训练、装备、比赛支援及食宿等资助肯定比资助金额多,因此将训练资助视为人工是“误导”。他又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打出成绩就能逐步增加资助,但如果多年来都只维持低资助水平,就要考虑是否适合做运动员。

刘永松表示,精英运动员自小开始接受培训,理应了解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他指对成年后才发现难以靠资助养家的说法感到奇怪。另外,他表示,资助当然越多越好,但不应单靠政府补贴,他提倡商界多投资及赞助,推动体育产业化。他以美国的体育俱乐部制度为例,指出虽然美国奥运奖牌夺主的奖金少,但依靠体育俱乐部制度能够吸引商界赞助及运动员拍广告等,推动体育产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ello 香港 ( 粤ICP备2020129818号 )|Sitemap

GMT+8, 2024-11-23 16:18 , Processed in 0.012016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4 红盛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