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队健儿在今届巴黎奥运取得2金2铜骄人战绩,香港体院基层运动员薪酬待遇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外界有呼声为全职运动员“加人工”。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教授刘永松今日(13日)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将体院训练资助视为“人工”的说法是误导。
根据香港体院精英运动员六级资助计划,江旻憓、张家朗等奥运奖牌得主“精英甲+”级别每月资助可达44500元,以非外卡取得奥运资格的“精英丙”级别运动员每月资助11520元;而最低级别“成年队”每月资助只得7130元,同“精英甲+”相差5倍多。
刘永松就指,连同体院提供的训练、装备、比赛支援及食宿等,总计资助肯定比资助金额多。他认为,虽说资助当然越多越好,但运动员不应单靠政府补贴,建议鼓励商界投资及赞助推动体育产业化。他举例说,美国奥运奖牌的奖金少,但凭藉体育俱乐部制度吸引商界赞助等。
刘永松又指,精英运动员自小开始接受培训,相信他们了解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他明白有运动员可能多年来只能维持低资助水平,建议考虑清楚将来的运动生涯规划。